各部门、办事处: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和市人社局等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中心研究制定了《2018年无锡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2018年2月10日
2018年无锡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无锡市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力求在社保扩面征缴上有新作为、在经办服务质量上有新提高、在基金监督管理上有新举措、在经办能力建设上有新跨越,为助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提供坚实的民生保障。
一、以扩面征缴为重点,继续做优做强基金实力
1、高强度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科学分析近几年来各板块扩面目标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重点行业扩面措施,合理下达扩面任务,充分运用目标考核激励机制,着力推动社保扩面工作。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扩面5万、5万、3万和3万人以上;年内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人数3.5万人以上;年内实现本地户籍断保人员参保接续人数1.5万人以上。
2、高质量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建立覆盖人社系统就业、培训、社保等相关部门和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组织的全民参保登记信息标准分析模型,采取权限分配使用、信息实时比对、数据分类查询、采集方式优化、核查质量通报等措施,实现对常住人口就业和参保情况的精准化管理和服务,每年对新变化的常住人口进行一次登记,力争全民参保入户核查率100%。
3、高聚焦破解断保难题。以降低断保存量,控制断保增量为目标,出台本地户籍断保接续贴息政策,拟给予符合条件的人员借款最高限额5万元、借款期限不超过10年的政府贴息贷款,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生机活力。
4、高水准调整申报周期和清欠模式。根据征缴和支付业务环节前后关联紧密的现状,继续做好申报周期和清欠模式的调整。进一步梳理业务环节点和控制项,规范工作流程,调整系统设置,加强宣传培训,精心组织实施,稳妥开展申报周期和清欠模式调整工作,确保实现待遇享受及时、核定征缴合理、清欠对账清晰的目标。
5、高要求做好清欠及并联系统建设。继续深化与地税、财政三方合作,加强三方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运用“社会保险并联管理服务系统”的“系统共建、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进”的特点,加强社会保险费清欠工作,综合运用非正常户认定、联合约谈、催告提醒等手段,全面完成8000万元的清欠目标。
二、以待遇结付为核心,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
6、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以驻锡军队事业单位、无军籍事业单位人员以及编外人员为工作重点,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登记和人员核对工作,顺畅实现由省系统征收基金和发放待遇;根据《关于做好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准备期基金清算和补结算工作的通知》,做好基金清算和补结算、新制度实施后退休人员养老金重新计发等工作,确保按新制度入轨运行。
7、全面落实养老保险惠民政策。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4连调”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及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提高各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确保各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面达100%;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新增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准确率达95%,市区社区管理率达98%,档案接收率达98%。
8、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贯彻落实省政府第93号令,加强与局有关部门和信息中心的沟通协调,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顺利开发与有效运行;贯彻实施《无锡市市区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重点做好锡东生态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市政府重点项目平稳推进。对已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人员进行审核,夯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工作基础,确保即征即保。
9、继续完善“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持续推进“同舟计划”,确保新开工建筑项目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不低于90%;建立政府主导、商业运作的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多层次工伤保障体系;健全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工伤补偿可持续发展。有序推进工伤预防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工伤预防培训4000人。稳步推进工伤康复,进一步实施早期介入与家庭康复,探索职业康复试点,全年完成工伤康复600人以上。
10、切实做好社保关系转接工作。做好不同制度、不同人
群跨统筹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建立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告知制度,确保社保关系转接工作顺畅、快捷、高效;重点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的确定、异地一次性违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入我市业务等风险管控和业务审查工作,严防在社保关系转入中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新政落实到实处。
三、以确保安全为目标,切实加大基金监管力度
11、切实加强基金预算管理。按照部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标准,科学严谨编制2018年度各类社保基金预算报告,努力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做到基金收入在一定增长幅度内的超预算完成,基金支出在预算范围内保证支付,提高基金运行效益。全年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达到410亿元。
12、规范开展社保缴费基数核定。继续按照“全量自查、行政指导、重点核定、实地稽核”的方式,精心组织,有序推进2017年度缴费基数核定工作。通过基数核定,进一步规范参保行为,提高按时申报意识和提升扩面征缴力度,同时注重经办行为规范和服务效能提升。
13、扎实开展稽核管理工作。依托各类数据监控平台,建立以数据分析比对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日常稽核、以未参加社保年检单位为重点的专项稽核和以社会监督为主体的举报稽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专项检查;把好待遇核定支付关,切实做好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生存资格认证和供养直系亲属资格认证,做好疑似重复领取养老待遇的核查工作;加强与法院等部门协调,依法全力做好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工作,严防基金流失。
14、高效率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加快社会保险业务财务一体化建设,实现财政分级负担的报表功能,支持按所属区进行财政分级负担管理,进行征收、发放数据查询统计,从而达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双向监督,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15、进一步健全内控监管机制。紧扣社保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梳理内控构稽关系设置,健全完善内控技防,堵塞内控漏洞,扩大事前防控范围,使社保经办业务在有效的监督中健康运行;全面落实中心内控规程和相关制度,大额报销业务复审率达到100%,全部经办业务抽查率达到7%,整改率100%。
四、以健全监控体系为支撑,纵深推进医保管理工作
16、提升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上传医保基础数据质量的监管,引入医疗保险诚信管理,将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逐步扩大到医务人员医生、责任医生、医用材料、按病种支付等领域,建立严格的考核和退出机制;配合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开展试点,从2019年起逐步实施。
17、加强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完善智能监控体系,推进医院端、医生端向基层医疗机构部署,着重建设事前预防事中自律体系;加强中心端建设,重点开发自助报表和规则自定义系统、跨机构提醒系统及护理康复管理系统,升级改造规则库,全面梳理现行监控规则,总结提炼新的监控规则。
18、持续推进门诊制度改革。针对现有医疗保险个账、门统、门慢(公补)、门特和特药等待遇相互独立的状态,整合门诊制度,建立起以门诊统筹为基础的门诊制度体系;探索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方式和管理措施,实施严格的违规行为查处和退出机制,以适应定点药店扩大协议管理的客观要求。
19、全面展开DRGs-PPS试点。探索建立统一的本地疾病诊断分组定额支付方式,改变以往总额预付制中一刀切的均次住院费用支付标准,使权重相对较高的疑难、危重病症更加符合具体病例的实际资源消耗,充分调动大型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分析历年医保大数据,制定本地DRGs分组器和权重费率,科学进行医疗机构间的绩效评价,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达到费用控制的效果。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优化社保服务
20、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2017版中心标准,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培训指导、健全督查考核等方式,确保标准实施到位;及时调整中心标准化工作、管理和督导员队伍,进一步健全中心标准化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起草,承担江苏省社保地方标准的牵头工作,注重中心标准化品牌的宣传示范效果。
21、积极推进“综合经办窗口”服务模式。打破按部门设置窗口的传统服务模式,继续打造窗口综合接件、内部高效流转、办结线上反馈的现代经办模式,同时将社保服务向互联网、移动端、自动终端等延伸,推行网上预约、网上预审、网上经办、网上缴费等服务,形成“一号一窗一网一卡”的社保“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格局。
22、不断延伸经办服务平台。以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为目标,持续拓展延伸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健全纵向连动“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经办服务平台、横贯五大险种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让参保单位和广大群众就近获得优质高效的社保服务。
23、拓展社保卡线上支付结算模式。贯彻“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借助合作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支付渠道,拓展社保卡的线上支付结算模式,将与诊断、治疗之外的就医环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转变传统就诊方式,大幅度缩减患者排队缴费等候时间,使群众就医更加便捷高效。
24、继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按照市局“数字人社”新三年计划的要求,按照“最佳途径、最优流程、最少手续、最简材料、最短时限”的原则,进一步对社保领域公共服务事项的基本流程、申请材料进行优化、简化;切实抓好人社金保工程升级改造工作,持续做好新业务需求的开发工作,推进“不见面”办理,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六、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不断夯实内部管理基础
25、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修订完善“五张清单”,狠抓责任分解、强化责任考核、严肃责任追究,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创新廉政教育方式,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强化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
26、着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有效开展干部交流轮岗,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师徒结对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营造社保经办技能“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提升窗口经办服务水平。
27、做好新闻宣传和调查研究工作。围绕社保重点和难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课题研究,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打造融电视、报纸、广播、微博、移动端、腾讯通“六位一体”的宣传平台;做好政策解读与舆情监控,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保保障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28、加强信访维稳和法治工作。持续规范信访工作流程,健全信访会商制度,加强对内联动和对外协作,做好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的答复处理和领导接访工作;拓宽化解信访矛盾的渠道和方式,加大源头化解矛盾力度,提高信访风险评估能力,有效防范和处理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升法制意识,开展法制专题培训,中心行政复议和诉讼实现零败诉。